作者: Rafael

媒体: 块连线

日期: 2018 年 9 月 27 日

ArcBlock 创始人兼 CEO 冒志鸿既是一位技术革新者也是一位连续的创业者。从 1994 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后,他便陆续成立了天择软件、北极星软件、优友地带三家公司,先后经历了浏览器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云计算的浪潮,可谓是过去 20 年技术浪潮的亲历者之一。

而如今,冒志鸿开始投身于区块链技术。于 2017 年,他和原微软欧洲同事 Flavien Charlon 在美国创立 ArcBlock,旨在打造一家区块链应用服务平台。据悉,ArcBlock 通过引入开放链访问协议、基石程序、分布式订阅网关和代币经济体系等技术和设计,可降低区块链技术应用门槛。

毋庸置疑,区块链是一项极具前景的技术应用。作为新生事物的 ArcBlock ,它对技术具有怎样的要求?日常的运作和管理的方式又是怎样的?整个行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在近期,块连线对冒志鸿进行了专访,他向我们分享了 ArcBlock 项目近期的进展,技术发展的逻辑和对分布式商业未来前景的看法。以下是访谈内容,略有删改。

未来两年主要做一件事:实现区块链底层技术和开发的统一

块连线:ArcBlock 近期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冒志鸿:我们近期是希望把不同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和区块链开发统一协调起来。 这样的话,各个应用无论在底层采用什么样的区块链技术,都可以采用简单和统一的接口来实现。

在我们的设计之中,有四个关键部分。

第一个是“开放链访问协议”(Open Chain Access Protocol,OCAP),这个是相对比较底层的,实现了用统一的方式访问不同的区块链。OCAP 和不同区块链底层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在数据应用中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或 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和不同数据库之间的关系,OCAP 能让你的应用可以在不同的区块链上工作。

第二个是“基石程序”(Blocklet),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一种部署的标准化。也就是说如果我开发出这个应用来,我不需要花精力去想我究竟该在哪部署,也不用去考虑装几台服务器来部署它。部署和运营可以变的无缝衔接、不需要去担心整个应用运维。开发者则可以更有效率的去开发应用。

第三个是“去中心化订阅网关”(decentralized Pub/sub gateway),这是一个技术化的部件,主要的想法是发展去中心化的 messaging。它可以让各个节点之间、各个应用之间,有一套比较统一的方法来通信。

第四个是关于 token 经济的,这是一套可继承的 token 机制。当一个开发者开发出一个应用的时候,关于 token 的机制,不用重新去设计,可以继承已经实现好的 token 应用方法。

我们现在主要的精力花在 OCAP 上面。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讲,我们白皮书中覆盖的地方是很多的,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把它做出来。

块连线:ArcBlock 是如何设计自己的商业壁垒的?

冒志鸿:首先我们有先行者优势,先行者虽然不一定会笑到最后,但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另外,对于区块链本身来说,任何一个机会都可能造就一个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你打造的是一个平台,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产品,它本来就是公开的,用这个模式的人越多,说明你做的越成功。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应该怕模仿。其实比较可怕不是模仿,而是分叉,在分叉之后又和前面所有的东西不兼容,也会造成用户社区的撕裂,这是很可怕的。在当前区块链生态中,商业竞争的模式相较于互联网时代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块连线:ArcBlock 短期内有怎样的目标和规划?

冒志鸿:短时间内,除了 ArcBlock 平台的开发以外,我们还希望能够聚集足够多的开发者,并进行业务上的拓展。现在我们一方面通过组织黑客马拉松活动,让更多开发者能够参与进来。另外一方面,我们在市场上也有一些业务上的拓展,跟比较大的公司进行业内合作。我们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吸引开发者,一方面开拓应用场景。

泡沫下面去寻找“不变”

块连线:从互联网兴起到野蛮生长,再到后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当中每一个阶段你都有过创业经历,这种高密度的变化,你有着怎样的体会?

冒志鸿:我们这个年代的创业者,总体来讲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之前的几波技术浪潮。从互联网的创业的机会、移动短信的机会和游戏的机会;接下去到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的机会,再到区块链的机会。其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对 IT 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机会是没有断过的。

过往的经历让我能增加一种笃定感,或者说是迷之自信。有一句话是这样的,History does not repeated itself,but it rhymes, 历史不重复,但是押韵的。技术的成长,总是从开始起步的时候,只有少数的人去关注,后来逐渐被很多人炒作,出现泡沫;再接下去,被炒的过头的泡沫会破裂,以至于可能跌入低谷。但如果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它又会重新成长起来,让当时怀疑的人大跌眼镜。

这种情况经历过几次之后,就会感觉到一种笃定感。当这个泡沫很鼎盛的时候,不会特别的狂热,可以比较冷静地看。另外,也不会纯粹的去怀疑,不像有些人觉得,这是泡沫,都是骗人的,没有价值。像今天这种情况,市场跌的很惨的时候,也不会太悲观,觉得完蛋了,认为是一场空。能去理解到,这只是一个正常的回调。笃定感在这里就体现为一种清晰的判断,去看泡沫下面那些真正的东西。

块连线:从网页端到移动端,到后来的社交网络的发展,再到 AI 和大数据,每一次新的东西出来,你对它的认识是一种怎样的渐进过程?

Gartner Hype Cycle

冒志鸿:可以去参考 Gartner 公司提出的技术成熟度曲线(The Hype Cycle)。每一波技术浪潮其实都是这个样子的,都是从萌芽到泡沫,到泡沫崩溃,然后从低谷慢慢地起来,最后再成长起来。

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AI 大数据、到现在的区块链,都是可以套进这样一个框架里来的。比较关键的是判断现在处于这个曲线什么状态。是在泡沫的上升期,泡沫的顶端,还是泡沫往下走的时间。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泡沫破裂之后再慢慢往上走的时候,其实就是应用逐渐落地的时候。

块连线:你目前这种相对比较浮躁的创业者有什么人生经验可分享的?

冒志鸿:也没有太多人生经验,如果有的话,应该是:无论如何要抓住眼前的机会, just do it。一个机会不管是真正的机会,还是一个泡沫,不去做的话都是空谈。如果认可区块链是一个方向,就赶紧动手去做。从我过去的经验教训来讲,虽然当时没有像现在一样的笃定感,没有对商业模式清晰的感知,但也能从每一波技术浪潮里收获一些东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去做了。有这个技能,就去做,而不是处于一个观望的状态——观望是肯定什么都得不到的。

Long way to go: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 DAPP

块连线:在移动互联网来临之后,类似网约车、短视频这样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多变化。你举得当区块链的技术真正成熟之后,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冒志鸿: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架构,能去普及的话,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因为区块链有着公开透明不可篡改性,因此验证一件事情真伪的成本更低。所以从本质看,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是验证的成本降低了,可以说是信任的机器。

首先,它带来的一个很大的机会,就是去“中间人”化。最近日本发生了飓风,灾难本身没有对人员和建筑构成太大的伤害,但是导致很多地方的电力和网络切断了。这时候就出现灾民群众跑到便利店去,发现买不了东西了,原因是电子支付系统被切断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电子支付系统是需要中心化的数据库这个“中间人”的,结果就是,一旦“中间人”出现问题,大家都没办法买东西。如果区块链的支付系统变得更加成熟,能够更好的去实现 peer to peer 的支付,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所有这种去掉中间人的事情,可以节省很多的成本。我们现实生活中银行、保险,做公证,所有这些东西都有大量的中间人存在,去除这些中间人环节,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

另外一个机会是基于协议建立自组织,英文叫做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这种思路对于解决目前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很有帮助。共享经济的愿景非常好,意味着大家的东西都可以拿出来共享,让闲置的资源产生价值。但是现在很多共享经济最终都变成了资本游戏,每一家共享单车企业都去建立自己的系统,都想通过独揽大量的用户,形成垄断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样就造成了系统的重复建设,单车的过量投放,从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在区块链的思路之下,可以用一个共享经济协议来代替目前这种不断重复建设的系统。想象一下,这个共享单车应用协议,不应该是属于某一家的,应该是一套谁都可以去参与的分布式协议。

如果有这样一个共享经济的协议,作为一个投资人,可以自己投资一批单车。这批单车只要符合这个共享经济的协议,就可以参与进来。可以选择投放的地点,类似北京的共享单车已经饱和,就可以选择去没有饱和的市场投放。也可以去选择在当地推广的公司,按照最终获得的用户量去进行利益分配。整个分成的体系,全部是公开透明的,由智能合约来驱动的。这个时候就会进入更加理性的状态,不会出现资源大量浪费的情况,这个行业的资源配置就会变的更加合理。但是要做好,还需要一些时间,需要技术的积累和基础设施的搭建。但这是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愿景。

块连线: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 Dapps 更多的还是游戏、博彩之类的。你觉得未来在 Dapps 的生态里,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哪里?它和传统的 APP,又有怎样的关系?

冒志鸿:我认为在严格意义上来讲,今天市场上大部分 Dapp 都只是使用了区块链的 app 而已,和真正的 Dapp 有本质的区别。 在我看来,好的 Dapp 应该是一个协议。它表现出来的不只是一个应用,有可能是多个应用在一个协议(标准)下的组合。

我们可以拿房子来打比方,所有用于住宅的房子本身是有非常大共性的,要有门有窗,有公共卫生系统、有电力等等。每一个服务都是由不同的厂商提供,但是它们能在一个标准之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这个应用里面,包含了很多其他更细节的应用。整个这个房子对你来说,解决的是“住”的这一功能性问题,你更关注这个功能,而不用去操心背后那些更细节的应用问题。背后的细节问题有自己的标准化协议可遵循,已经一站式打包解决好了。将来一个真正好的 Dapp,应该就是这样一个应用的集合。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uQur-XTgk_KOeCUCV2D4zw